債券數據債券網

債券數據債券網

每個時代的充电變革

时间:2025-04-27 16:33:11分类:休閑

每個時代的充电變革,都需要仰望星空的致敬者余人。在蜀山,科技有一群醉心躬耕的工作科研人,數十年如一日,美好默默求索,生活以平凡的充电姿態追逐遠大的科技夢,他們是致敬者余科創路上的探路者、燃燈者、科技追夢者,工作為蜀山“全域科創”注入更多科技元素和創新動力。美好

餘彥在實驗室裏專心研發產品

餘彥,生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充电2023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致敬者余2016年獲得國家優秀青年基金資助,科技201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22年成為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並於2018年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先後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矽酸鹽學會青年科技獎、中國化工學會侯德榜科技青年獎、美團青山科技獎、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第一完成人)等獎勵和榮譽。

勇擔科技使命 推進鈉離子電池產業化

多年來,餘彥教授帶領團隊,聚焦於高性能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及器件的研究,突破鈉離子電池技術瓶頸。重點針對鈉離子電池倍率性能差(電子電導低)和循環壽命短(正極和負極穩定性差)等難題提出了微納結構設計、表/界麵和組分調控等三位一體的協同調控策略,發展了可控普適合成的新方法,揭示了鈉快離子導體電極材料“離子、電子、電荷傳輸協同增強”的機製,建立了普適性材料設計篩選策略,研發了係列高性能鈉電池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實現了安時級別的軟包鈉離子全電池。

當前,餘彥團隊已與同興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國科大同興環保儲能電池材料及器件聯合實驗室”,研發出了多款高能量密度鈉離子電池產品,推動了儲能電池的產業化發展。餘彥認為“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裏的研究,而是要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和美好的生活,這是科研人員的使命。”

勇於勤奮探索 “不服輸”裝入“科研行囊”

“化學改變世界”,餘彥在大學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應用化學專業。一次偶然的機會,餘彥接觸了材料化學領域。她發現,先進材料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在工程、信息、新能源等各領域都有廣泛應用。然而,我國在先進材料發展上存在“卡脖子”的基礎性難題。“期待在這個關鍵領域能發揮特長、貢獻綿薄之力”的雄心,讓餘彥決心致力於材料化學領域的探索。

2002年,餘彥考入中國科大,跟隨導師陳春華教授攻讀碩士研究生。從那時起,她與二次電池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餘彥充滿期待,“二次電池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可以為美好生活‘充電’”。

科研的道路漫長而又艱辛。讀研究生時,有一次,餘彥合成的樣品必須在淩晨4點左右從實驗爐中取出,當餘彥去實驗室取樣品的時候,發現導師陳春華已經到實驗室開始一天的工作了。這件事深深觸動了餘彥,“成功不是偶然的,必須經過艱辛的努力才能獲得,勤奮、專注和頑強是科研‘行囊’中必不可少的裝備”。

在德國馬普固體所做博士後研究工作時,餘彥在實驗中使用共軸靜電紡絲方法製備一種核/殼結構的納米線,在嚐試了3個月後,都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麵對失敗,餘彥也有過想要放棄的念頭。但“不服輸”的性格讓餘彥堅持了下來,她通過查閱文獻、逐步修訂實驗方案,終獲成功。“做科研就像長跑,想贏得比賽,要孜孜以求、久久為功”。

2012年,餘彥回到母校中國科大任教。在研究生培養上,餘彥因材施教,采用導師指定課題與自由探索課題相結合的方法:對於剛入學的研究生,指定研究課題和方向,讓學生逐步進入研究正軌;對於已經摸清門道的高年級研究生,更注重培養他們獨立科研的能力,鼓勵他們去嚐試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新課題。對餘彥來說,科研帶來的最大樂趣是不斷戰勝挑戰;而作為老師,能桃李天下、青勝於藍,是莫大的成就。

來源:王瑩詹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