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數據債券網

債券數據債券網

敢想吊打一幹傳統車企

时间:2025-04-27 23:48:34分类:百科

圖片來源:通用汽車官網

  高光時刻的反杀特斯拉,距離“股王”的拉通寶座又近了一步。

  這段時間,用汽特斯拉的敢想市值成功站穩一萬億美元大關,全球市值排名僅次於蘋果、反杀微軟、拉通穀歌、用汽亞馬遜,敢想吊打一幹傳統車企。反杀

  資本市場看空特斯拉的拉通聲音,幾近絕跡。用汽

  對此,敢想巴倫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羅恩·巴倫吹捧道:“特斯拉未來麵臨的反杀主要風險是馬斯克的健康。”

  然而,拉通傳統車企並不甘心屈人之下,用汽通用、大眾等紛紛下了“戰書”。

  據國內外多家媒體報道,前不久,通用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瑪麗·博拉表示,通用汽車到2025年在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上能超越特斯拉。

  作為新能源汽車老牌玩家,通用汽車怎麽就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如今叫板特斯拉,到底勝算幾何?圍剿特斯拉,傳統車企都有哪些動作?

  卡位很早,卻錯失加碼良機

  其實,通用汽車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頗早。

  雖然EV1並未進入中國,但通用汽車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早有暢想。

  在上海2010世博會上,通用汽車提出“直達2030”的前瞻規劃,即走純電動驅動、支持自動駕駛、擁有車聯網的技術路線,以實現零排放、零事故、零擁堵的三零變革。

  由此可見,通用汽車眼界頗高。

  然而,境界卻未跟上,其對新能源汽車的高姿態更多停留在口頭,如若知行合一,或許就沒有後續特斯拉什麽事了,可惜曆史無法假設。

  究其原因,通用汽車對技術革新的理解有所偏差。

  據《福布斯》報道,2012年至2016這五年間,通用汽車耗資168億美元進行股票回購,對其市值的平穩增長貢獻了一臂之力。

  彼時,特斯拉斥資50億美元打造了超級工廠Gigafactory,進行Model3(配置|詢價)的量產,並成功降低了Model3的售價。

  特斯拉市值厚積薄發

  換而言之,在新能源汽車“爆發”的前夜,通用汽車站錯了位置。

  客觀來看,這不是通用汽車一家的問題,整個傳統車企都存在輕視特斯拉的舉動,沒有傾力狙擊,從而令特斯拉輕而易舉地成為破壁者。

  一名互聯網觀察人士告訴鋅刻度:“傳統車企對新技術的遲緩也情有可原,新能源技術發展初期不成熟,需要不斷優化,與燃油技術的對比鮮明,從俯視角度來看自然容易盯著問題不放,而對競爭潛力、後續爆發力不夠重視,忘卻了燃油技術也是經過不斷迭代才得以係統化、成熟化、壁壘化。”

  事實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外界對包括特斯拉在內的造車新勢力普遍持較為負麵的態度,巨額虧損、頻繁自燃、概念證偽等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關鍵詞。

  譬如,2018年,唱空特斯拉成為華爾街的主流聲音,誰能想得到2020年1月其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而22個月之後就突破10000億美元;同年,上汽集團副總裁的王曉秋認為:“新勢力造車不靠譜,造好車,一定需要時間沉澱、經驗積累。”

  陰差陽錯之下,通用汽車掉隊了。

  通用汽車“三板斧”,真能奏效?

  現實來看,通用汽車與特斯拉的肉眼可見。

  一方麵,走油改電路線,渴望低成本開疆拓土,不過在激烈的競爭勢態之下,慢慢淡出了主流視野。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鋅刻度:“2017年凱迪拉克CT6PLUG-IN上市時售價為55.88~65.88萬元,對標的是華晨寶馬530Le,後來華晨寶馬530Le都降到49.69萬元了,而凱迪拉克CT6PLUG-IN選擇挺價最終停產了,並沒有安心搶占市場份額。”

  另外一方麵,走獨立品牌路線,“微藍”成為通用汽車手中的重要籌碼,不過全球銷量卻不值一提。

  譬如,在國內市場,2020年微藍家族銷售僅為1.6萬輛,2021年1月至9月微藍6(配置|詢價)的銷量為14827輛、微藍7的銷量為614輛,而特斯拉Model32021年9月的銷量為22462輛,前九個月的銷量為187730輛,雙方足足差了一個量級。

  此背景下,通用汽車喊出“超越”特斯拉的口號,值得玩味。

  首先,資金持續加碼。

  2020年8月19日,瑪麗∙博拉在通用汽車科技展望日上表示:“2020年~2025年間,我們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投入的資金和資源將超過200億美元。”

  到了2021年10月6日,這個數字增加到3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000億元。

  這背後凸顯的是,通用汽車坐不住了:麵對特斯拉高歌猛進,行業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而砸下重金試圖彌補短板,力求奪回失去的市場,重新贏的資本市場的青睞。

  其次,打造專屬平台。

  造車新勢力沒有曆史包袱,一上手就是電動車專屬研發平台,而傳統車企則不然,多數為燃油車與電動車共享研發平台,起步就落後了。

  通用汽車也知曉其中的道理,推出了Ultium純電平台,未來5年計劃基於該平台推出30款左右的新能源汽車,渴望拉平競爭維度。

  最後,側重安全測試。

  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曆公開表示:“研發智能技術不能一味追求速度,通用汽車永遠將安全放在第一位。”

  盡管如此,通用汽車能否如常所願,仍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通用汽車築長板、補短板,策略沒有問題,但要‘超越’特斯拉,僅僅這一點是不夠的,還要搶占技術高地、依賴顛覆性創新才有可能彎道超車,隻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

  圍追堵截,傳統車企“下重手”

  需要注意的是,分外“眼紅”的不僅僅是通用汽車,大眾、奧迪、寶馬、奔馳、豐田、本田、福特等傳統車企中的強者紛紛下場,不再甘心在新能源汽車賽道扮演“陪跑”的角色。

  這其中,最狠的當屬大眾。

  為此,處處學習特斯拉,加重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軟件研發、打造新能源汽車專屬研發平台、鎖定頭部動力電池廠商貨源、遠赴中國建設“超級工廠”……

  近期,大眾CEO赫伯特·迪斯毅然決斷:“如果燃油汽車向電動汽車過渡太慢,公司可能考慮裁減至多3萬個工作崗位,以在轉型的過程中提高競爭力和削減成本。”

  大眾之外,奔馳也值得矚目。

  特斯拉宣布,標準續航版Model3和ModelY(配置|詢價)全球範圍內改用磷酸鐵鋰電池之後,奔馳緊隨其後宣布從2024年開始下一代車型中使用磷酸鐵鋰電池。

  智慧芽谘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技術角度來看,磷酸鐵鋰電池性能在提升,一般來說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低,低溫性能差,這些正在通過技術的升級不斷被優化,比如通過大電池技術、新型成組技術來大幅提升係統能量密度。”

  這意味著,奔馳渴望降低入門級車型的價格,放低姿態與特斯拉正麵對壘。

  實際上,傳統車企合圍之下,特斯拉在中國、美國和歐洲等的市場占有率均出現了下降,以美國為例,據Experian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特斯拉在美國新注冊的電動車中比例為66.3%,去年同期為79.5%。

  LMCAutomotive全球預測事業部總裁傑夫·舒斯特表示:“隨著電動汽車普及程度不斷提升,消費者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因此關注特斯拉的市場份額而不是單純的銷量更有意義,就目前來看,該公司的銷量正在增長,但在這一領域的市場份額卻在下降。”

  總而言之,特斯拉依然是新能源汽車的“帶頭大哥”,但並非勢不可擋,通用汽車等傳統車企依賴品牌積澱、技術底蘊仍具備與之角力的資本,這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鹿死誰手還需要繼續觀察。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一場風暴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