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數據債券網

債券數據債券網

爱心爱生平均年齡70歲以上

时间:2025-04-27 07:08:48分类:探索

8月1日下午,邮电延续八十多歲的新村吳榮坤帶著幾名誌願者一起在美虹社區黨群服務站整理資料,他們準備為器官捐獻愛心社設立一處宣傳欄。红字火种

吳老是爱心爱生蜀山區郵電新村紅十字愛心社的聯絡人。這個愛心社從初具規模到正式成立,社微再到逐漸壯大,光聚讓身邊更多人關注、邮电延续支持和參與人體器官(遺體)捐獻事業。新村愛心社遺體器官捐獻登記成員目前已有136名,红字火种他們大多來自同一小區,爱心爱生平均年齡70歲以上,社微最大的光聚今年94歲,最小的邮电延续剛滿20歲。

(吳榮坤帶著愛心社成員們整理照片資料)

一份手寫的捐獻誌願者名單

當和藹可親的吳老從隨身攜帶的包裏掏出一遝資料,攤開後,红字火种可以看到白紙上手寫的遺體捐獻誌願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申報時間、家庭住址、聯係電話等用工整的字跡填寫在相應的表格裏。“這些就是我們所有的誌願者信息,我已經謄抄過好幾次了,以前的翻來翻去都翻爛了。”

簡簡單單的10頁紙承載著10多年的光陰,也記錄著這份傳承下來的大愛。吳老2006年申請成為遺體捐獻的誌願者,在他統計的這份名單裏,誌願小組裏的第一位成員叫吳朗,是2001年加入的。當時,80歲的吳朗因為胃癌住進了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治療,醫生在一次查房時,和吳朗說起了醫學解剖的問題,讓他有了遺體捐獻的想法。

2002年,吳朗去世將遺體捐獻後,鄰居吳榮坤也跟著加入了進來。“本來我就和大家想法一樣,希望去世後喪事一切從簡,不給子女們添麻煩。”吳榮坤說,了解到遺體捐贈的意義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觀點,“這件事情對個人、社會都是好事,為什麽不帶動大家一起去做呢?”起初,捐獻表格每年甚至隔幾年才有一兩個。後來,誌同道合的人多了,吳老和大家在2013年便成立了郵電新村紅十字愛心社,服務更多的人。

(手寫的遺體捐獻誌願者名單)

逐漸增加的捐獻者

“一開始確實有些不理解的聲音,隨著有人陸陸續續加入,從個位數到十位數到更多,雖然花了不少時間,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慢慢發生改變,也越來越理解和接受。”吳榮坤介紹,大家發現,從鄰居到夫妻到同事,愛心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開始迎來更多的誌願捐獻者,甚至是一些年輕人。

今年剛滿20歲的張銳洋正在社區參加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他住在郵電新村,去年6月也加入了愛心社,成為一名器官和遺體捐獻誌願者。他平時會幫著愛心社一起組織活動,“我有這個想法也是受到小區裏這些充滿愛心的爺爺奶奶的影響,作為年輕人,我敬佩他們能投入這份公益事業,也希望自己能出一份力。”小夥子說,“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暑假還想著把誌願者名單表格重新整理成電子檔。”

與愛同行的誌願隊伍

如今,社區在黨群服務站騰出一間辦公室供郵電新村紅十字愛心社舉辦活動使用,社區也積極幫助愛心社組織捐獻者、誌願者開展遺體器官捐獻宣傳,逢年過節開展慰問等,讓小區老人們真切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愛心社還會組織成員參與垃圾分類、清潔家園等力所能及的誌願宣傳及服務活動,實現老有所用、老有所為。

(老人們展示自己的捐獻誌願者證書)

據悉,10年來,紅十字愛心社共有600多人次參與誌願服務,累計服務時長12250餘小時,受益人群達5000人次,紅十字愛心社遺體器官捐獻登記成員達136名。不久前,郵電新村紅十字愛心社所在的美虹社區還獲得2022年度全國學雷鋒誌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的“最佳誌願服務社區”稱號。

生命因短暫而珍貴,生命也因奉獻而美麗。遺體捐獻成為連接老人們的紐帶,讓他們在互幫互助中安度晚年,在捐獻表格上鄭重落下的每一筆,都充滿著對社會的愛,也飽含著對子女的深情,是遺體器官捐獻者的大愛讓生命的火種不斷延續。

來源:曹文豔 孫雨靜 陳瑩瑩 左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