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安徽省中醫風濕病“115”產業創新團隊,项中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医风研究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風濕病研究所劉健教授團隊的湿病一項研究,“LINC02085基因的获国應用及其檢測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ZL202011274190.8)。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明专RA)以對稱性、安徽周圍性、项中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医风研究具有慢性、湿病進行性、获国侵襲性的明专特點,可導致全身多係統損害的安徽一種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项中長鏈非編碼RNA(longnon-codingRNA,医风研究lncRNA)是一種長度>200nt的調節性非編碼RNA,由聚合酶Ⅱ轉錄生成,是不具有編碼蛋白質功能的RNA轉錄本,在表觀、轉錄和轉錄後水平調控下遊蛋白的表達,從而參與RA多種病理過程,如炎症、凋亡、氧化應激和高凝狀態等,近年來成為RA研究熱點。因此,探究RA關鍵lncRNAs表達譜的變化、應用及其檢測方法,有助於從表觀遺傳學角度進一步闡明RA的發病機製,為RA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靶點。
目前RA缺乏特異性分子診斷標誌物,也缺乏靶向性治療藥物。劉健教授團隊基於RA脾虛濕盛證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s),利用全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技術,檢測與RA發病相關的關鍵lncRNAs表達譜的差異變化;運用生物信息學技術、GO和KEGGpathway等方法,分析與RA炎症免疫失衡、細胞凋亡逃逸相關的基因,隨後擴大臨床樣本量進行驗證;最後運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logistic回歸、關聯規則分析等方法,分析關鍵lncRNAs表達譜與RA免疫、炎症、凋亡等臨床指標的關聯性,進一步驗證測序內容的準確性。
人的LINC02085位於染色體3q12.3,目前尚無在RA檢測、治療中應用的報道。劉健教授團隊本項發明的臨床研究表明,與正常人相比,LINC02085在RA患者PBMCs中表達顯著升高;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LINC02085與年齡、血沉(ESR)、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類風濕因子(RF)、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抗CCP)和28個關節的疾病活動度評分(DAS28)呈顯著正相關。劉健教授團隊還在體外細胞實驗中,同時設計合成了特異性過表達該基因的pcDNA3.1-LINC02085和小幹擾該基因的si-LINC02085序列,研究結果表明,LINC02085能夠通過調控PI3K/AKT信號通路,顯著抑製滑膜成纖維細胞(FLS)的增殖,改善TNF-α介導的FLS炎症反應,從而在表觀遺傳學角度充實完善了RA的發病機製,探究了痹證的分子病根,也為研發RA早期診斷、靶向治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文建庭 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