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是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它有利於幼兒樹立正確的长江勞動觀和勞動意識。為進一步培養幼兒勞動意識、幼劳动學習勞動技能、儿园儿健體驗勞動生活,教育集团孩子們暑期在家也在勞動體驗中學習、快乐康生認知、暑假思考、相伴實踐和探索,年暑學會用眼睛去發現生活,期幼用雙手去探索世界。活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在暑假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吧!
勞動進行時
在暑假中,长江合肥市長江路幼兒園的幼劳动小朋友們用自己的雙手和爸爸媽媽一起分擔家務,在生活中體驗勞動的儿园儿健快樂,不斷進步與成長。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勞動與生活息息相關,刷牙、洗臉、吃飯、疊衣服、穿鞋等是孩子們一日生活中普通又重要的事情。從身邊小事做起,學會自己動手,把每件事做好,不僅能夠體會成長的樂趣,還能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家庭勞動看我的
家庭勞動,是指小朋友們在自理勞動之外力所能及地服務於家庭的勞動,家庭勞動是勞動的重要內容。家庭勞動主要包括家庭清掃、家庭服務、環境整潔幾個方麵,大致包括有分發擺放碗筷、收拾房間、整理物品、倒垃圾、掃地、擦桌子等等。
勞動體驗與獎勵
一件孩子喜歡的玩具,一本好看的書,都會使孩子進一步體會勞動帶來的快樂。但是獎勵方式要多元化,精神鼓勵更可取,如孩子通過畫筆記錄自己的勞動故事;通過視頻分享自己勞動的感受;認真負責完成一件家務,讓家庭所有成員一起來欣賞其勞動成果,讓孩子產生由衷的自豪感……
勞動小遊戲
客廳篇:
1、拖鞋連連看
拖鞋重量較輕、質地柔軟、危險性較低,可以將整理拖鞋的任務交給孩子。
讓孩子依據拖鞋的形狀、大小、顏色、圖案等元素,選出左右鞋子插在一起,並整齊地放進鞋櫃裏。
這樣可以減輕自己的工作量,幫助孩子區分大小、左右,鍛煉孩子的觀察和分類能力。
2、玩具去哪兒孩子的玩具遍布在客廳的各個角落,讓孩子自己去收拾玩具,下一次要玩的時候他也知道在哪裏可以找到。
在收拾前,和孩子一起給玩具收納箱分類編號,告訴他大的玩具放哪裏,小的放哪裏,常玩的放哪裏,不常玩的放哪裏……每次玩完都要將玩具放回原來的位置。
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秩序感,使他做事更有條理,還能鍛煉他的記憶力,學會物歸原處。
臥室篇:
1、衣服造型秀
孩子的房間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變得亂糟糟,尤其是衣服,總是東一件西一件的,因此教會孩子疊衣服很重要。
讓孩子根據衣服的顏色、款式、季節等元素進行分類,然後疊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各種形狀,最後整齊地放進衣櫃裏。如果折疊的好,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
這個家務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形狀知識,培養孩子數學邏輯思考能力。不過,將衣服折疊出各種形狀有點難,家長最好給孩子先示範一下,然後才讓孩子開始。
2、書本排排隊
大多數孩子的房間都會有童話故事、繪本、輔助教材等書籍,有時候用過了就會忘記放回原處。讓孩子按照書本的大小分類放置書本。橫著放時,大的在下,小的在上;豎著放時,先放大的再放小的。
雖然是簡單的書本分類擺放,卻能讓孩子懂得愛惜書本,從小養成整理書桌、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廚房篇:
1、洗碗小員工
廚房的清潔工作繁雜而危險,建議給孩子分配一些簡單、危險係數低的工作,如洗碗等。
孩子在洗碗時,家長最好不要離得太遠,看護孩子的同時也能給出一些指導。
2、做飯小助手
孩子不會做飯,卻可以擔任做飯的小助手。
大人在做飯時,可以讓孩子幫忙剝大蒜、摘青菜、遞調味料等,還可以讓他記下剝了幾個大蒜、摘了多少根青菜、遞過來的調味料是什麽顏色的。
這樣不僅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能幫助他學習數數和分辨顏色。
如何讓小朋友愛上勞動?
1、給予孩子選擇權,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爸爸媽媽應根據自家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際能力,和孩子一起討論他(她)能做些什麽?想做些什麽?並製定計劃。
2、傳授孩子相關技能,收獲成功感
做家務需要掌握相關的勞動技能,爸爸媽媽應該耐心細致地講解示範,使孩子了解怎樣做和為什麽這樣做。
3、和孩子一起做家務,體驗親子勞動的幸福和爸爸媽媽一起勞動,可以提高孩子的興趣,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家庭要養成互相誇獎勞動成果的氛圍,如媽媽做的菜很可口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份子承擔部分家務是在做有益的事情。
4、多點鼓勵和耐心孩子一開始做家務可能比較粗糙,爸爸媽媽要求不能太苛刻,要給予孩子一些積極的鼓勵。您可以這樣試著說:“今天掃地掃得很幹淨,就是角落忘記掃了,明天你肯定會把地掃得更幹淨。”
5、多點遊戲元素
喜歡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爸爸媽媽可以嚐試讓孩子把家務當成遊戲來做。比如和孩子一起剝豆,可以比賽看誰剝的多,遊戲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故意落敗,讓孩子體驗勝利的喜悅。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父母:“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通過勞動,他們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教育從來都不是隻局限在學校,親愛的家長和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在生活中勞動,在勞動中收獲!
撰稿: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