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數據債券網

債券數據債券網

埋頭收藏古陶瓷等藏品

时间:2025-04-27 16:20:36分类:知識

原標題:家藏萬件古陶瓷 “收藏癡”尋場地欲設博物館或展覽館

蘇仁和向記者介紹他的收藏痴藏品。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謝禎實習生王麗娜)如果不是家藏好友勸說,蘇仁和現在仍會是古陶馆或馆一個每天吃著快餐,埋頭收藏古陶瓷等藏品,瓷寻场地不願與同行或專家交流的欲设神秘收藏家。

在同安,博物蘇仁和租了一個簡易房,展览裏麵的收藏痴30多個陳列櫃擺放了幾千件各式各樣的陶瓷器。他告訴記者,家藏這隻是古陶馆或馆他全部藏品的冰山一角。據介紹,瓷寻场地包括各個年代中國十大名瓷在內的欲设品種,蘇仁和都有涉獵,博物光是展览難得一見的珠光青瓷完整件他就有500餘件。

近日,收藏痴在好友的勸說下,蘇仁和終於做出決定———籌建博物館或展覽館。蘇仁和表示,他願意無償提供藏品,讓萬件藏品“重見天日”,以公益的方式展現給世人,促進文化交流。

生活隨意癡迷陶瓷

蘇仁和是同安人,他坦言自己的文化程度並不高,但對美的東西產生好奇。一遇到自己喜愛的瓷器藏品,蘇仁和便會想方設法買入收藏。“我看到古董,眼睛就會發亮。”可以說,蘇仁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收藏癡”。

蘇仁和告訴記者,1995年起,當時20歲出頭的他就開始收藏古瓷器。“我早些年從事物流和工程等行業的收入,都拿去淘古陶瓷了。”蘇仁和坦言,為此他“幾乎沒有朋友”,因為親友們都不認同他的行為:不買房,每天吃快餐,穿一二十元的衣服都不在意。蘇仁和對生活需求的隨意,與他對古董收藏的追求卻形成巨大反差。據他回憶,單件價格100萬元以上的藏品,他陸續入手過三五十件。

古陶瓷器贗品泛濫,蘇仁和是否也入過“坑”呢?“當然了。入行20多年來,我入手過不下500件贗品。”不過如今的蘇仁和非常自信,他表示,就算不上手,在隻看藏品圖片的情況下,他都可以達到90%鑒別真假不走眼。

藏品過萬孤芳自賞

各種樣式的珠光青瓷,還有宋朝茶杯、明代的碗、商周陶瓷……踏入蘇仁和存放藏品的民房,映入眼簾的是琳琅滿目的各種瓷器。采訪當天,蘇仁和特意請了陶瓷專家為記者做介紹。記者注意到,專家每拿起一件瓷器向記者介紹時,一旁往往還會有好幾件同類型或年代的完整瓷器。

蘇仁和說,他平常幾乎不與同行或專家交流,但一介紹到自己的藏品時,便會翻箱倒櫃拿出得意藏品,解說它們的故事。他拿起瓷器時,像對待孩子一般,滿眼憐愛;介紹瓷器時,幾乎不用價錢去衡量價值,而是根據藏品的年代和自己的感受來做介紹。

20多年來,蘇仁和從鄉下或古玩城搜尋喜愛的古陶瓷等收藏品,僅古陶瓷完整件就達5000多件,再加上殘件便有上萬件。他還收藏了四五千幅近當代書畫家的字畫,以及上千把壺和一批高古玉。因為幾乎不跟同行交流,直到今年,蘇仁和才加入福建省收藏家協會。而在2018年,廣東衛視一檔鑒定節目通過其好友找上門,蘇仁和拿了兩件藏品參加節目錄製,獲專家肯定,並拿回“珍品”獎。

設館展覽重見天日

這些年來,蘇仁和一直守著他的收藏品。值得慶幸的是,蘇仁和的女兒蘇珊珊在大學畢業後,表示願意接過父親的衣缽,把收藏事業繼續下去。“我對當代藝術品和文創比較感興趣,但現在慢慢開始在研究古陶瓷。”蘇珊珊說,希望在接過父親的事業後,她能在對外聯係和踐行社會責任上多做一些努力。

“晨報《公益周刊》如果有一些公益慈善義賣義拍要舉行,我們可以捐一些藏品進行支持。”如今,蘇氏父女達成一致意見,想把這些年來收藏的寶貝,展現給世人,從而促進文化交流。

蘇氏父女希望有關部門、機構或場地提供者,能一起設立博物館或展覽館,他們願意將藏品提供出來,把文物與文創教育相結合,讓文物活起來,也讓中華文明得到傳承和發展。有意向者,可撥打晨報新聞熱線0592-8080000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