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官莊國有林場
東南網11月7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 文/圖)11月6日,两山第十九屆林博會暨第三屆鄉村融合發展論壇在三明舉辦。明聚展會上福建省林業生態展區格外吸睛,焦转金山充分展示了三明“兩山”轉化取得新成效。化破
林下經濟“豐”景好、题林林票變成“錢票子”……作為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城市,改绿三明不斷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水青山变探索形成一批創新經驗,银山“兩山”轉化道路越走越寬。两山
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的明聚生態文明展館裏,一張林業碳票規規整整地陳列在展台上,焦转金山這張編號為“0000001”的化破中國第一張林業碳票,誕生於2021年,题林由三明市林業局製發給常口村民委員會。改绿林業碳票是水青山变將林木的固碳量換算為減排量後,以票的形式發給林木所有權人,讓林木的固碳功能可以作為資產進行交易。
三明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三明林改已邁向4.0版,拓寬路徑促進“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是新主題。2021年,三明出台《三明市實施“八項創新”推進林改再出發行動方案》,發放全國首批林業碳票,推出“林票貸”“林業碳票質押貸款”等金融創新產品,探索林票市場化交易、碳匯交易,建立國有林場差異化績效管理激勵機製,開啟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探索,不斷為全國林改作示範、樹標杆。
2000年後,尤溪縣中仙鎮西華村約6500畝林地被劃為生態公益林,禁止以用材為目的采伐,為了保障村民收入,西華村免除村集體林地租金,鼓勵村民林下栽培靈芝。靈芝栽培一次可采收4年至5年,每年采收兩季,當年種植就能見效益。
傑達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宜達介紹,合作社建設靈芝栽培示範基地500畝,35戶社員每戶每年能分到5萬元以上。合作社還開發出靈芝茶、靈芝片等靈芝係列新產品,延長產業鏈,拓寬了銷售市場,爭取讓社員腰包越來越鼓。
截至目前,三明林下經濟經營麵積達448萬畝,帶動近23萬名農民參與林下經濟經營,2023年實現產值179億元。
森林之所以成為取之不盡的“金山銀山”,正是因為其創造的經濟價值,遠超林木本身。今年6月,全國首批林業“生態票”在三明發放,作為林權權利人的收益憑證,具有兌現、流轉、抵質押權能,並擁有金融屬性,可進入市場流通。在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林權、林業碳票等各類交易品種正在線上競價。今年初,沙縣區富口鎮荷山村1035畝毛竹山場的20年經營權在農交中心掛牌,60萬元是起競價。經過9個意向方多輪激烈競價,以103萬元價格成交,溢價率高達71.67%。
7月,三元區陳大國有林場林業生物資產票據第一期以48.8萬元在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平台成交,涉及林地麵積134.6畝,總蓄積量1556.3立方米;中竹(福建)林業發展有限公司製發的竹票成為全國首批竹票,共涉及沙縣區富口鎮荷山村46戶竹農的2000畝竹林,按照期限20年、每年每畝73元的費用流轉給中竹公司進一步盤活。
作為林票的衍生品,這些票據都能交易流轉、抵押貸款、製發單位兜底回購等,使林農獲得更多收益,也讓林權流轉更順暢、融資更靈活、資源變現更便利。
作為國家批準設立全國唯一的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試驗區,自2005年三明舉辦首屆林博會以來,累計吸引參會嘉賓和客商近5萬人,其中台商6000多人,簽約項目2387項,現場交易和訂貨貿易額134.9億元,極大推動三明林業產業發展。2023年,三明市完成林業產業總產值129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林產加工產值1008億元,是林博會舉辦前2004年42億元的24倍。以森林為紐帶,林博會架起一座三明與全國各地加強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