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百年非遺邂逅現代景區,福清非遗傳統技藝在山水間煥發新彩。进景日前,区点為期兩天的燃新“清新福建·共享非遺怡暖冬”非遺進景區展演活動在福清市石竹山風景區舉行,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鬱的春文民俗年味。
每天下午3時30分,化盛石竹山風景區進山大門前人頭攢動,福清非遗激昂的进景鑼鼓聲拉開活動序幕。以國家級非遺項目為核心,区点此次活動上演潮汕英歌舞、燃新建甌挑幡等特色節目,春文為市民遊客呈現了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化盛文化盛宴。
潮汕英歌舞的福清非遗舞者們麵繪圖騰,身著彩衣錦袍,进景手持短槌,区点以剛勁有力的動作演繹梁山好漢的故事。表演融合戲劇、武術與舞蹈,動作快慢交替,既有“蛟龍出水”的迅捷,又有“粉蝶遊園”的柔美,展現出潮汕文化的豪邁與細膩。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英歌舞,比視頻裏震撼多了!”帶著孩子從城區趕來的市民陳女士難掩興奮。她5歲的兒子搶著和英歌舞演員合影,模仿演員揮槌的動作,引得遊客紛紛舉起手機拍攝。
建甌挑幡表演緊隨其後。這種民間絕技相傳源自明末時期鄭成功收複台灣的曆史,以10餘米長、20公斤重的毛竹幡杆為道具,表演者通過肩扛、頭頂、牙咬等高難度動作,完成“手舞東風轉”“牙咬北海塔”等30餘種招式。驚險的技藝令觀眾屏息凝神,隨後喝彩連連。市民王先生觀看後讚歎道:“看著簡單,一根竹幡抖起來全身肌肉都在顫,真是智慧與汗水凝結成的藝術。”建甌挑幡藝術團還將傳統動作與現代音樂結合,既保留原始粗獷之美,又賦予舞台藝術新張力。
石竹山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周澤勝表示,此次展演不僅吸引了本地市民,更成為外地遊客體驗福建年俗的重要窗口。
除非遺表演外,石竹山風景區同步推出“福滿石竹 巳巳如意”新春係列活動。糖畫藝人以鐵勺為筆、糖漿為墨,現場繪製生肖圖案;福清光餅夾的香氣彌漫整條步道;“葫漆”工藝品,以天然葫蘆為胎體,寓意“福祿雙全”,成為遊客爭相收藏的“福氣”紀念。此外,熱氣球打卡、登山挑戰等互動項目吸引年輕人參與,傳統年俗與潮流體驗相得益彰。
近年來,福清市持續推進非遺進景區、進社區,通過活態展演、文創開發等方式煥新優秀傳統文化。此次活動中,新厝伡鼓舞、海族舞等本土非遺項目亦在利橋古街亮相,以鼓樂雷動、魚燈遊弋的場景再現抗倭曆史與漁家信仰,彰顯福清地域文化特色。“這樣的年,過得有溫度也有文化。”遊客吳女士說。
福清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楊錦嵩介紹,春節元宵期間,福清市共推出300餘項文旅活動,涵蓋非遺展演、民俗巡遊、惠民演出等,旨在以文化為紐帶,打造“年味”與“人情味”兼具的城市名片。(記者 龔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