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駐監督全覆蓋 不斷釋放改革效能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派駐(出)機構立案審查調查科級以上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占全市比例超五成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何無痕)派駐監督是厦门黨內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派駐監督全覆蓋以來,市上廈門市各級紀委派駐(出)機構堅持與改革同行、半年與時代同步,各派共立不斷深化“三轉”,驻出進一步找準工作定位,机构聚焦關鍵少數,案件創新工作方式,厦门不斷擦亮“探頭”。市上今年上半年,半年全市各派駐(出)機構共立案84件84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74人,各派共立占全市處分總人數的驻出近4成。
強化派駐意識 聚焦“關鍵少數”
不久前,机构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下屬9個自然資源所的案件55名非在編工作人員進行輪崗交流。輪崗人員占所有人員的厦门比例達59%。
原來,今年4月,駐局紀檢組在核查反映集美第一自然資源所人員有關問題線索過程中,發現該所存在一線工作人員輪崗力度不夠、本地非在編人員管轄著本區域土地動態巡查工作等現象,存在可能影響公正履職的問題。6月,駐局紀檢組在多方調研的基礎上,向局黨組提出輪崗建議,局黨組采納了紀檢組的建議,對相關人員進行了崗位調整。
派駐監督本質是上級紀委對下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監督。對此,全市各派駐(出)機構不斷強化派駐意識,牢記職責定位,積極適應當前新體製、新機製,把提高監督效能作為強化派駐紀檢監察的有力抓手,將主要精力集中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上。
一方麵,構建以政治監督為統領的監督體係,嚴格堅守“監督的再監督”,準確厘清與駐在部門黨組織的關係,把不該管的移交給駐在單位,監督力量向監督執紀問責再聚焦,不斷樹立“派”的權威;另一方麵,充分發揮“駐”的優勢,利用近距離、全天候、常態化的特點,不斷加強紀檢監察工作宣傳,抓好全麵從嚴治黨“兩個責任”的內容宣講,引導駐在單位黨組織轉變觀念,增強落實主體責任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支持派駐機構履職盡責。
針對派駐(出)機構人員少、監督單位點多麵廣的實際情況,全市各派駐(出)機構聚焦“關鍵少數”,以駐在單位關鍵人、關鍵處、關鍵事為重點,從嚴、從細、從實抓好日常監督、教育管理。上半年共開展有針對性的警示教育2091場223869人次,廉政談話2191人次,提出紀檢監察工作建議340件。
不僅如此,廈門市在推動機關紀檢組織全設置、紀檢委員全配齊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機關紀委建設,推行機關紀委實體化建設,要求紀檢工作有部門依托、有配備或指定負責日常工作的人員,並對機關紀委開展監督檢查、信訪件辦理等工作進行業務指導,推動工作同頻共振、相互促進。
“過去,我們在開展監督執紀中還存在不知道怎麽抓、怎麽幹的問題,現在有紀檢組手把手指導,工作既有底氣,又有方向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機關紀委書記蔡少平深有體會地說。今年上半年,駐局紀檢組與局機關紀委、各級紀檢委員聯合查辦各類信訪舉報、上級督辦件15件,通報3人,約談提醒5人次。
從“有形”到“有效” 監督“探頭”越擦越亮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新起點呼喚新作為。
全市各派駐(出)機構結合駐在單位實際和紀檢監察體製改革的新要求,推動“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從權力集中、廉政風險較大的崗位和部門入手,圍繞“落實黨的重大方針政策、踐行‘兩個維護’、駐在單位‘三重一大’”等監督重點建立有針對性的製度,將監督嵌入事前醞釀、事中討論和事後執行全過程。
同時,準確把握政治和業務的關係,把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同強化正風肅紀結合起來,全方位加強“政治體檢”,充分運用談話函詢、調研走訪、案件辦理、群眾舉報等渠道獲得問題線索進行研判,提高政治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例如,駐市發改委紀檢組完善一線跟進方式方法,實施精準項目監督,近兩年來實現廉政風險“零事故”。駐市委辦公廳紀檢組建立廉政檔案2054份,並以被監督單位、監督事項、落實主體責任事項等要素區分,建立監督查詢平台,帶動日常監督橫到邊、縱到底、全麵覆蓋。集美區紀委監委派駐第三紀檢監察組結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線索情況,建設派駐組各監督單位負麵問題清單,探索“帶著問題清單”列席各監督單位半年廉政分析會,有針對性地要求各單位完善自身政治生態建設。
好做法推動派駐監督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各派駐(出)機構自辦案件73件73人,立案審查的科級以上幹部案件數量占全市科級以上幹部總數的54%,責任追究11件11人,占全市責任追究案件立案總數的60%以上,監督“探頭”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