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數據債券網

債券數據債券網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

时间:2025-04-28 01:09:02分类:知識

原標題:集美有個“機器人超市” 展示國內智能製造業高水平

機器人超市中各類產品琳琅滿目。集美机器

海峽網訊(海西晨報記者宗琴,人超通訊員郭妮妮)在工業生產領域,市展示国機器人能夠代替人工進行更快速有效的内智能制工作,已成為眾多製造企業升級轉型的造业必選題。去年8月,高水機器人應用轉化方案集中解決平台———機器人超市暨海西智能製造協同創新產業園在集美區灌口中路亮相。集美机器

機械手、人超工業視覺相機、市展示国金屬3D打印、内智能制傳感器、造业減速器……在3600平方米的高水展廳內,集中展示了代表國內智能製造產業最高水平的集美机器產品。此外還有工業雲、人超產業互聯網、市展示国工業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展示。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曾經傳統的製造業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朝著智能化發展。匯聚廈門智能製造產業全產業鏈的機器人超市也成為集美產業發展的縮影,更為廈門智能製造領域發展助力。

助力機器人與產業對接

走進海西智能製造協同創新產業園,灰色外牆上的“機器人超市”五個大字格外醒目。園區總麵積超過8萬平方米,集聚先進的智能製造技術、各種應用場景和上下遊企業等要素,幫助傳統製造企業打通機器人應用的“最後一公裏”。

據悉,目前已有74家國內外知名的智能製造專業廠家,以及廈門本地企業入駐到海西智能製造協同創新產業園。其中包括德國西門子、瑞士ABB、日本安川、航天思爾特、盈趣等。

機器人超市不僅是傳統意義上商品買賣的交易場所,更是以製造業用戶企業和智能製造研發企業為服務對象。它通過集中展示、共享車間、技術交流等方式,開展關鍵技術研發、檢測分析、仿真驗證、集中采購、創新孵化等服務。

運營一年多來,機器人超市暨海西智能製造協同創新產業園已經成為不少智能製造企業“答疑解惑”、解決技術難題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共為數十家企業提供解決方案設計及驗證等技術服務。此外,園區還提供谘詢、輔導、金融等服務,成功孵化了32家企業。

搭建共享公共服務平台

生產車間裏,機器手臂代替人工,對五金件打磨、拋光再放入指定位置……像這樣的生產場景,在集美區路達(廈門)工業有限公司已經得以實現。機器人的投用,不僅改善了員工的工作環境,提升了成品的精準度和一致性,機器手臂一天可以連續工作24小時,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但看似簡單的研磨、壓鑄技術,對機器人的係統要求卻不低。路達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投入200多名研發人員,最終完成了打磨等機器人的自主研發。“有實力投入機器人設備自主研發的企業是少數,更多的中小企業缺乏這樣的能力。”業內相關人士表示。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市場需求,機器人超市暨海西智能製造協同創新產業園在集美區應運而生。園區為企業提供了研究開發、設計驗證、裝配調試場所,同時還有價值400多萬元的各類工業機器人及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減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研發成本。

以五金行業為例,由路達攜手ABB、思爾特共同打造的機器人及數控技術應用研發平台就設立在園區內。在集美區的支持推動下,這一平台不僅帶動了路達等龍頭企業的“機器換工”,同時也在機器人磨拋係統開發、數字化拋光係統開發等方麵取得進展,幫助周邊41家五金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促進了行業的技術升級。

為廈門智造提供支撐

作為廈門發展最早的工業基地,改革開放40年來,集美區傳統製造業積累了雄厚的基礎,形成了發展的優勢。今年1月-9月,機械裝備製造業累計完成產值327.4億元,同比增長12.3%。在“工業4.0”的新形勢下,集美區將機械裝備產業作為當前加快高質量發展、推動“雙千億”工作重點發展的六大產業鏈群之一,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智能製造與機器人。

匯聚廈門智能製造產業全產業鏈的機器人超市既是廈門智能製造領域發展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集美機械裝備產業不斷邁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的重要“助推器”。未來集美區將繼續以智能製造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本地機械裝備製造、優勢特色的深度融合和創新協同,促進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就在今年4月份,航天(廈門)智能製造研究院在海西智能製造協同創新產業園內成立。研究院的成立,將進一步推動航天先進技術在智能製造領域的運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也就是說,智能製造相關的行業標準、人工智能技術的新突破等,將有可能在這裏產生,從而為廈門智能製造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引領傳統產業“智”造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