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哪個漢字能代言您的个汉2018?兩岸年度漢字今起公開征集
掃碼推薦年度漢字
海峽兩岸年度漢字節日前開幕,市民參觀漢字文化創意作品展。字能字今
海峽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潘薇) 2018年即將結束。代言的两度汉海峽兩岸用什麽漢字最能夠概括這精彩的岸年一年?今日起,2018海峽兩岸漢字節的开征重頭戲———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正式開啟。來自海峽兩岸的个汉社會各界人士將廣泛參與,共同推薦最能為2018年代言的字能字今年度漢字。
據了解,代言的两度汉主辦方邀請了兩岸政治、岸年經濟、开征文化等各方麵知名人士36位,个汉推薦他們心中最能代表2018年的字能字今年度漢字,並邀請兩岸有一定影響力的代言的两度汉書法家書寫這36個候選年度漢字。晨報也將從今日起,岸年陸續和讀者分享兩岸具有代表性的开征人士為海峽兩岸漢字節推薦的年度漢字。
此次推薦年度漢字的嘉賓注重兩岸文化交流,特別是參與了晨報與廈門大學聯合舉辦的漢字創意設計大賽的評選活動,看到兩岸設計者對於漢字傳統文化的創意設計,感慨頗多。而他們所推薦的年度漢字更體現了對於漢字文化在兩岸交流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年度漢字反映的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心聲。除了邀請知名人士為海峽兩岸漢字節薦字外,同時,晨報也為市民朋友打造了薦字平台,讓兩岸人民有機會說出自己心目中的年度漢字。
即日起至11月28日,市民朋友可以通過手機掃描右方二維碼,點擊進入即可推薦,並說出您心中的理由。
11月29日至12月13日,將進入漢字票選階段。主辦方將開啟網絡票選通道,邀請兩岸民眾為候選年度漢字投票。今年,漢字評選除了依托新浪網、“@ 海西晨報”官方微博、ZAKER新聞等移動客戶端開發投票互動,還將通過台灣民眾熟悉的社交媒體發動投票,以融媒體手段進一步彰顯海峽兩岸漢字節以海滄為中心、輻射兩岸的強大影響力。
漢字票選活動分為初選、決選兩個環節。11月29日至12月5日,經過投票選出的10個入選漢字,將進入決選環節;12月6日至13日,將選出年度漢字。最終,當選的2018海峽兩岸年度漢字,將於12月14日在台北揭曉。
漢字評選活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10屆。“震”“生”“漲”“微”“平”“進”“轉”“和”“變”“創”,一個個代表兩岸民意的年度漢字被推選出來。海峽兩岸漢字節暨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已經成為全球七大漢字評選活動之一,其參與度與影響力躍居前三名,也被譽為“海峽兩岸參與民眾最多、影響最廣泛的文化交流活動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海峽兩岸漢字節落戶海滄的第5個年頭,漢字節延續並深入同海滄區的合作,進一步發揮了海滄區對台活動平台優勢,成為海滄區邁向人文新高地堅實的、長效的文化品牌基礎。
哪個年度漢字能夠為2018年代言呢?期待您的參與,共同推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年度漢字。
本版圖片:記者唐光峰攝
兩岸“融”合是趨勢
推薦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係主任助理、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術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顧欣
推薦字:融
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顧欣一直從事品牌設計與視覺形象設計。在漢字文化的研究中,他認為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有許多可以交流融合的地方。“以漢字為創意源作為設計靈感也是不錯的,作為溝通的基本元素,有兩個功能,一個是字麵意義,另一個兼具圖像功能。設計的話,可以有很多發揮空間,也能體現設計者對於兩岸漢字文化的理解程度。”
顧欣說:“兩岸文化的交流與傳承,融合是趨勢,這需要兩岸的文人、學者及民眾一起共同推動發展。”
兩岸應“和”平交流
推薦人:著名字體設計人、漢儀字庫藝術總監朱誌偉
推薦字:和
作為字體設計人,朱誌偉一直以平和的心態麵對工作。他笑稱,自己其實是一名刻字工人。
1971年,16歲的朱誌偉分配北京做學徒刻鉛字,一做20年。199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進行字體設計。“我從工廠工作到設計,一直都是站在產品的角度思考,字體要使大家得到廣泛的使用。”
朱誌偉認為,中國的漢字是一字一世界,設計字體要培養卓越的精神,這就需要平和的心態去觀察、學習和設計。
對於兩岸交流,朱誌偉認為同樣如此,要以平和的心態相待相處,就像認識兩岸的漢字文化一樣。“兩岸關係需要彼此寬容地看待,隻有這樣,兩岸和平交流才能更進一步”。
保持初心看“本”質
推薦人:台灣大同大學副校長、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吳誌富
推薦字:本
台灣大同大學副校長吳誌富表示,如今,兩岸的高校交流越來越熱絡,大同大學也與福建多所高校開展了常規交流活動,不少台灣青年借著交流的平台,不斷了解大陸。“這符合兩岸交流的本質,我們要看到兩岸和平發展的初衷”。
他說,此前的漢字創意設計大賽,吸引了一批台灣高校師生參與,互動性很高。吳誌富說:“漢字不僅僅可以書寫,了解漢字的本意後,也可以從中進行演變,發揮更多價值。”
隨著大陸不斷出台政策鼓勵並支持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吳誌富表示,這將吸引更多台灣青年來了解大陸的環境。“兩岸青年深入交流是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保持本心,才能讓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得以持續”。(記者潘薇)S8B08046